黨的建設
PARTY BUILDING
人活到極致,就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節制!
發布時間:
2020-10-09
01 所謂君子,就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恪守底線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提出“品德檢驗法”:給自己一些考驗吧。在任何人都看不見的地方,正直地活著;就算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講究禮儀地行動。只有真正做到這些后,人才真正成為一個高尚的存在。
要成為一個高尚的存在,除了無愧于天地,無愧于他人,更重要的是無愧于自己的心。
在2019年1月18日舉行的斯諾克大賽1/4決賽中,丁俊暉對戰比利時選手布雷切爾。比賽進行到第7局,丁俊暉準備開球,運桿幾次后突然起身,隨后走向自己的座位。
裁判不知發生了什么,丁俊暉扭頭向他表示:“Foul(我犯規了)!”示意自己犯規了。

經過電視回放,才發現他在運桿過程中,桿頭輕微觸碰到了白球,但這樣的觸碰實在是太細微了,白球幾乎紋絲不動。從裁判表情可以看出,他完全沒有發現丁俊暉犯規,而場下的布雷切爾更沒有察覺。即使丁俊暉不說,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因為丁俊暉主動承認犯規,全場觀眾自發為他鼓掌,掌聲持續近20秒。
賽后,國際臺聯的官方推特將這條視頻置頂,配上的文字是:“我們酷愛我們的運動,來自丁俊暉的誠實。”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
02越是無人約束,越要自我約束
人都有一種本性:環境越是私密,人越是真實;犯錯的成本越低,人越容易出錯。
在人生中的很多時刻,監督著我們一舉一動的,只有我們自己的良心。因為獨處時,沒有眼睛看著你,沒有道德審判你,你做的一切事都沒有人知道,這個時候,一個人本來的面目就露出來了。
作家梁曉聲講過一個故事:
在德國夜晚的一個十字路口,一個老太太在靜靜地等待綠燈,而此時根本就沒有車經過。
坐在旁邊的人不解地問:“既然路上沒有車,也沒人看見,為什么還要死等變燈呢?”
老太太指著遠處的一座樓房說:“這不是安全的問題,你有沒有想過,在那座樓的一扇窗戶后面,說不一定有一個孩子正看著這里。我不能讓孩子覺得規則可以隨意被變通、被破壞,生命可以隨意被蔑視?!?/span>
自由的前提就是約束。
而真正的修養,就是在無人注意、無人約束的時候,也依然自己約束自己,堅持社會規則和內心道德原則;在能做各種壞事可能性的情況下,仍然做好事。
03最高級的修行,是“慎獨”
曾國藩說:“慎獨則心安。”
慎獨,是一種君子的人格。慎獨之時,人面對的是自己,是與自己的內心赤膊相見,能做到慎獨的人,是戰勝了自己的人,是真正活成了人的人。
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后,僅帶走兩小塊山上撿拾的天竺山石,以資紀念。
一天在擺弄石塊時,他發現自己竟然做了一件玷污名聲的事,山石雖然不值錢,但取之好比貪污千金,變得“不清白”了。
他后悔萬分地寫下一首自責詩:
“三年為刺史,飲水復食葉。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span>
兩塊在當地山坡上很常見的小石頭,無論從何種角度看,都是再平常不過的小物。
而白居易卻能將這件小事上升到有辱清白的高度,并為此而深刻反省自責。
一千多年過去了,白居易慎獨的精神仍為后人贊嘆。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
品德不僅體現在人前,更體現在人后,每一處細節都是一次品德的雕塑。而一個社會的文明,其實就在于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恪守內心原則。
共勉!
上一個:
下一個:
推薦內容
分享到

集團總部電話: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