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
PARTY BUILDING
【廉潔故事】于謙:清正廉潔力挽狂瀾
發布時間:
2025-02-13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這首《石灰吟》,將其一生清正廉潔、鞠躬盡瘁、剛正不阿的慷慨氣質充分展現了出來。
于謙既是一名名流千古的詩人,也是明代著名的廉潔官員。他出生于一個世代為官的家族,從爺爺輩起,家里就懸掛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畫像,要求后輩以文天祥為榜樣,忠肝義膽,報效國家。年僅16歲的于謙吟唱出了流傳千古的《石灰吟》,這首詩所表現的品格,也成為他一生的行事準則。
于謙三十多歲時走入官場,彼時的官場風氣混亂。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在官場上作威作福收受賄賂。官員們想要見王振一面不僅要排隊,還需要準備豐厚的“見面禮”——至少需要白銀百兩。于謙回京述職之時,兩手空空而來,同行有人勸他,既不送金銀財寶,最起碼也準備些特產來。于謙卻瀟灑一笑:我這兩袖中自有清風,這便是我帶的見面禮。回去后于謙作詩《入京》嚴明志向“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意思是,朝見天子我也兩袖清風,不拿民脂民膏來賄賂當朝。憑著不趨炎附勢、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于謙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稱贊,但卻惹惱了宦官王振,將其誣告入獄。河南、山西的老百姓、官員、藩王紛紛為其上書鳴冤,最終阻止了王振陷害忠良,于謙被官復原職。
于謙在河南、山西等地任巡撫長達19年,政聲卓著,清名遠播。在任期間,他體察民間疾苦,懲治土豪惡霸,興修水利,改良農業生產,并為民請命,不避權貴,被百姓稱為“于青天”。在土木堡之變后,他力挽狂瀾,拯救了明王朝,盡顯民族英雄的擔當,名垂千古,人稱“救時宰相”。
他遭誣諂被殺抄家時,“家無余資”。抄家者見正屋緊閉,還上了鎖,認為必是錢財藏其內,打開一看,原來都是皇帝賞賜的物品。當年于謙奉命收下后,把它們鎖了起來,從未拿去示人以顯榮耀。《明史》稱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少年志向高遠,為官兩袖清風,既能力挽狂瀾保護國家,又被百姓愛戴,于謙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為后世樹立了榜樣,并隨著他的詩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及成語“兩袖清風”永垂不朽。
來源:教育部微黨建
上一個:
下一個:
推薦內容
分享到

集團總部電話: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