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
PARTY BUILDING
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時代強音
發布時間:
2025-05-09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勞動,作為人類的本質活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大力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激勵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重要論述不僅高度概括了勞動的價值,也為新時代弘揚勞動精神指明了方向。
勞動精神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自古以來,勤勞勇敢便是中華民族的代名詞。從大禹治水的堅韌不拔,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鬼斧神工,再到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無一不是勞動創造的奇跡。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基本觀點,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將“勞工神圣”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延安大生產運動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塞罕壩從荒漠到綠洲的蛻變,無不印證著勞動成就偉業的真理力量。步入新時代,勞動價值愈發凸顯,勞動場景深刻嬗變,交通網絡的完善,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皆是勞動者辛勤耕耘與創造性勞動的結晶。廣大勞動群眾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深刻內涵,讓中華民族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讓中華文明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
勞動光榮、創造偉大,不僅是對過往輝煌成就的總結,更是對美好未來的熱切期盼。勞動與創造,不僅是個人成長的基石,更是國家昌盛、民族復興的不竭源泉。當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交織演進,關稅戰、貿易戰愈演愈烈。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破解“卡脖子”難題,突破增長的“天花板”,根本上要靠億萬勞動者的創新創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創新的主體正是廣大勞動者。唯有充分尊重和保護勞動者的創新創造精神,鼓勵他們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攻堅克難,在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中開拓進取,在未來產業培育生長中大膽探索,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需要大力營造崇尚勞動、尊重創造的社會風尚。加強宣傳教育,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通過學校教育、媒體宣傳等多種途徑,廣泛傳播勞動模范、大國工匠和普通勞動者的先進事跡,讓“勞動最光榮”的觀念深入人心。完善制度保障,維護勞動者權益。建立健全勞動法律法規體系,優化收入分配制度,確保勞動者共享經濟發展成果;關注基層一線勞動者的生活和工作狀況,及時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穩步增進廣大職工和勞動群眾福祉,讓他們時時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社會的關愛與尊重。弘揚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質勞動者大軍。通過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勞動者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育技藝精湛、敬業愛崗的高技能人才;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為工匠精神的傳承發揚提供廣闊舞臺。強化榜樣引領,激發全社會勞動創造熱情。充分發揮勞動模范、工匠大師的示范帶頭作用,激勵更多勞動者投身勞動創造;強化對創新創造的保護和支持,為勞動者提供廣闊的創造空間和良好的創新生態。
“一勤天下無難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價值理念。這既是對中華文明千年傳承的賡續,更是破解發展難題、激活創新動能、凝聚奮斗力量的時代命題。讓我們以勞動續寫文明華章、用創造攀登時代高峰,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時代強音響徹神州大地,匯聚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磅礴力量。
來源:《學習時報》
下一個:
推薦內容
分享到

集團總部電話: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