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
PARTY BUILDING
2018年11月份黨員學習內容
發布時間:
2018-11-15
感悟榜樣的力量
近日,《榜樣3》專題節目通過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黨組織代表,重溫入黨誓詞,回顧入黨經歷,再現典型事跡,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如“情系馬列”的宋書聲、“青春逐星辰”的王淑芳、“只步測山河”的國測一大隊……他們以崇高信念為人生導航,用艱苦奮斗書寫人生華章,就像一座座閃耀著光芒的燈塔,感召著新時代廣大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感悟“忠誠不渝守信仰,甘為真理送韶光”的執著。“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節目首個優秀共產黨員代表是“一生為馬”的宋書聲,90歲高齡的宋老沒有登上過國際級領獎臺,也不是家喻戶曉的流量明星,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個名字,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一輩子在馬信馬、在馬言馬,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翻譯和宣傳工作,一輩子從未離開過馬列主義。當主持人問到他為何會選擇這個職業時,他只說了一句:“黨的分配就是我的選擇。”這就是老一輩共產黨人鏗鏘有力的回答,是何等堅定的信仰!50余年的斗轉星移,歲月變遷,他始終牢記著黨的囑托,牢記著自己曾經在入黨志愿中許下的諾言,默默無聞的翻譯馬列著作,不求聞達,淡泊名利。在宋老的身上,我們充分感受到是信仰的力量,在面對迷茫,面對選擇之時,是信仰讓靈魂有了歸宿,是信仰讓人生有了“定心盤”。優秀年輕干部只有忠于黨的信仰,信念如山,才能矢志不渝,不畏風雨,只有信仰如磐,才能跨越“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坎,堅定不移為實現人生價值執著奮斗,做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續人。
感悟“牢記宗旨終為民,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初心。“一聽到賀星龍的摩托車聲,我就知道自己的病有救了”,這是來自臨汾市大寧縣徐家垛村民最樸實的贊譽。當大多數人都在追求物質和榮譽之時,“80后村醫”賀星龍卻沒有忘記“來時的路”,毅然放棄城市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用所學回饋那片養育他的土地,回饋那些供他上大學的父老鄉親。與許多人年輕人不一樣,20歲的賀星龍從衛校畢業后義無反顧的選擇回鄉當村醫,守著黃土,護著百姓,這一去就是18年!樂堂村山大溝深,偏僻艱苦,但賀星龍始終對百姓有求必應,他承諾24小時上門服務,不分晝夜,甚至到后來從不收出診費;村里人有事一召喚,賀星龍就飛奔而去,哪怕有時因為趕得太急摔傷了自己也無怨無悔。18年來,他騎壞了7輛摩托車,用爛12個行醫包,行程40多萬公里……對于從城市回到農村的“逆行”,賀星龍從未有過“后悔”二字,只因為那句“在哪里當醫生并不重要,最主要的是看哪里最缺醫生”。感悟榜樣的力量,就是感悟這種心系百姓,為民服務的宗旨和初心,犧牲小我為人民謀幸福的崇高情懷。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夙夜在公,為民解憂的新時代基層干部的光輝形象。
感悟“奉獻青春逐星辰,筑夢北斗久為功”的擔當。“中國夢也是每一位中國人民個人的夢”,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個人夢成就中國夢,用奮斗書寫筑夢人生。王淑芳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人,在一次宣講會上自我介紹時,她說到:我叫王淑芳,不過經常有人叫我“北斗”。她很喜歡“北斗”這個稱呼,因為她的兩次人生重大選擇都與之有關。24年前,北斗工程籌備組到北航招收學生,王淑芳放棄外企工作機會,毅然投身到北斗事業中。12年后,她又放棄軍隊的功成名就,轉業到了最需要她的交通行業從事“北斗”推廣,把“北斗”應用到民生領域。24年的攻關歷程,從做北斗到用北斗,王淑芳都與之寸步不離,把北斗事業當成了生命的一部分。28歲擔任北斗設計師,32歲擔任主任設計師,王淑芳既是兩代北斗系統方案的論證者,也是4項國家軍用標準的執筆者,多項科研成果填補國內空白。24年的北斗筑夢,是中國夢,也是個人夢,更是王淑芳事業堅守的人生坐標,負重前行的精神動力,正如她說道的:“自己的青春換來的成功,讓中國崛起,讓世界矚目,就是付出再多也值得!”仰望星空,筑夢北斗,是家國情懷與民族擔當讓她對北斗事業執著追求,擇一事而終一生。
“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情系榜樣,感悟榜樣,無論在哪個時代,榜樣的力量始終光輝永恒,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應該以榜樣為航,初心至上,誓言如磐,勇于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新時代的偉大筑夢中放飛青春夢想!
上一個:
下一個:
推薦內容
分享到

集團總部電話: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