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
PARTY BUILDING
2017年第四季度黨課:深刻理解“新時代”,大步邁入“新時代”
發布時間:
2017-10-23
十九大確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新時代的偉大創新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就必須要深入理解“新時代”的豐富內涵,銳意進取,埋頭苦干,真正實現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的“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中國人民生活一定會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新時代”為未來開創了“新局面”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指出,“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 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這種新局面具體的體現就是十九大報告中總結的十大成就: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
二、“新時代”為中國燃起的“新希望”。十八大以來,秉持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理念,習近平同志帶領我們走過了不平凡的五年,開啟了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新征程。當前的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向世界燃起“新希望”,即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中國的發展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新時代”面臨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轉化”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面臨的最重大課題,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準確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在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不變”的前提下,應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 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四、“新時代”為前進中國蘊藏了“新力量” 歷史的車輪推動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蘊藏著偉大力量,中華民族的“復興號”必將乘風破浪。偉大的力量體現在:一是前進的根本動力。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二是民族聚合之力。擁有著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這是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三是發展的前進定力。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樹立“四個自信”,保持前進定力。
五、“新時代”為未來奮斗賦予了“新方向”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賦予了“新時代”的具體內涵,更賦予了“新時代”的五大奮斗方向及其偉大而深遠的意義。一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三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四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五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六、“新時代”要求我們大步邁入“新時代” 習近平同志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要有“新氣象”和“新作為”,就必須深入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大步邁入“新時代”,具體地說就是深入貫徹落實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
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新時代”,作為我們民營企業的黨員和黨員干部要堅定信心、奮發有為,大步邁入“新時代”,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成果轉化為全力以赴謀發展、一心一意干事業的具體實踐,轉化為推動發展、提質增效的強大動力,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推薦內容
分享到

集團總部電話: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