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
PARTY BUILDING
2011年第四季度黨課:黨員干部要重品行
發布時間:
2011-12-06
品行,這個詞可以分為“品”和“行”兩個部分。品是指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行是指一個人在社會行為中表現出來的道德修養,品是內心的、看不見的,行是外在的、看得見的。通常,個人的品行是用看得見的“行”來體現看不見的“品”的。品行兩個字,合起來理解,就是能夠體現一個人道德修養的行為。品行,其表在“行”,其質在“品”;品和行的統一,才是人的真正的品行。
看重行,是因為黨員干部必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規范自己的行為。行為,言行,看得見聽得到。正因為“行”是顯性的,所以,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中體現出的修養與品德,也會在眾目之下,接受檢閱。
讀李劍英烈士的生死十六秒,我們讀到的是一顆高尚的心;看創下貪官單次受賄記錄的胡星腐敗路,我們看到的是一顆貪婪的心。同樣,勤儉節約的人和花天酒地的人,從他們的具體語言和行為中,就能夠看出他們的品德之高下。一心為民的人和專門利己的人,兩種人的品行,也會顯露在他們的言行中。重品行,首先要重的就是“行”。
看重品,是因為良好的品德修養,是黨員干部的根本。早在1937年,劉少奇寫下著名的文章《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就回答了“共產黨員為什么要進行修養”的問題。直到今天,黨和國家領導人還時時強調修養。修養不是一時之需,而是黨員干部保持先進性的時時之需。儒家先哲們一日三省吾身,就是看重自身修養,這是因為只有先修身,才能齊家治國。黨員干部也只有先修身,才能為國為民。
一個人的品德與修養不能與他的知識與才能畫等號,更不能與他對品德與修養的理解畫等號。品德與修養,是一個人對于自我的定位,是對自我價值的認知,也是對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堅守。人對自身的定位和價值判斷會隨著思考的深入而變化,人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堅守也會改變。黨員干部重修養,就是要知榮辱、辨是非、牢記宗旨,不斷堅定自己的內心。只要內心強大、品德高尚,再平凡的人,其品行也會熠熠生輝。
其實,品與行是不可分割也不能分割的詞語。良好的品質,沒有良好的行為來實踐,品質藏于污行,好事就會辦壞;良好的行為,沒有良好的品質來指導,善行包著惡意,假的很難成真。心好,而辦不好事的人,群眾容易分辨;但那些善于在公眾面前表演的人,卻往往因看起來精彩的表演而誤導群眾。
儒家講究“君子慎獨”。這句話可以通俗地理解為“沒人注意的時候,自己要注意自己。”自己注意,才是真的注意。自己監督,時時校正自己的行為,才不會“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也不會“說一套、做一套”。古代的君子都能夠忠誠自己的內心,黨員干部肩負著巨大的責任和神圣的使命,當然更應該忠誠于自己的內心。
“心有塵瑕須拂拭,敞開心肺給人看。”其實,品與行的統一,無需文字的思辨,而需內心的實踐。
推薦內容
分享到

集團總部電話: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