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
PARTY BUILDING
2010年第二季度:如何理解堅持黨管人才,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
發布時間:
2010-05-17
黨管人才是黨管干部原則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深化和擴展。堅持黨管人才,對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推動人才強國戰略順利實施,全面提升我國綜合國力,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黨管人才在指導思想上必須遵循三條原則
首先,要遵循統一管理原則。當前,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缺乏統一管理,政出多門,嚴重影響了人才開發的力度和人才效益的發揮。各級黨委要把人才資源開發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首要問題來抓,做到謀發展同時考慮人才保證;制定計劃同時考慮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時考慮人才導向。在具體工作中充分體現出愛才之心、識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藝。
其次,要遵循宏觀管理原則。黨管人才,是管宏觀、管大局、管戰略、管政策。要著力解決好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問題,著力構建國家、社會、單位與個人共同參與的社會化人才資源開發體系。當前要注意克服一些單位以黨管人才的名義,使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陷于管調配、管任命等具體事務中。
再次,要遵循依法管理原則。我國在人才管理方面,還沒有一個真正成型的法規,針對這種狀況,在實施黨管人才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和完善人才政策法規體系,建立人才工作立法的咨詢制度與專家審議制度,拓寬社會各界與人才群體充分表達意愿與要求的渠道,推進人才工作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學化。
二、黨管人才必須實現人才評價方面的三個轉變
首先,從原則評價、籠統評價向量化、細化評價轉變。我國長期以來堅持德才兼備的人才評價標準并沒有錯,只是過于籠統,以致于印象成為評價人才的主要依據,缺乏科學嚴謹、經得起推敲、有可比性的評價體系,難以體現各類人才的差異性,違背了人才的成長規律,制約了人才積極性與創造性的發揮。因此,為了充分發掘人才資源,人才評價體系必須盡快完善,避免主觀臆斷造成人力資源浪費。
其次,從重學歷、資歷向重能力和業績轉變。在用人方面片面強調學歷、職稱,卻忽略實際能力考核的做法,使濫竽充數者越來越多,假文憑、假學歷、假職稱現象屢見不鮮,而一些有真才識學者卻遭到不公正待遇。實踐表明,人才應當是具有一定知識或技能,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的人。只有把人才置于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去考察和認識,以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大小作為衡量標準的人才評價機制,才能形成科學合理的人才導向。
再次,從官方評價為主向群眾評價為主轉變。鄧小平同志指出,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擁護不擁護,作為評價我們一切工作的標準。評價人才也不能例外,要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注重考察其工作實績,防止單純憑學歷、資歷錄用或晉升,防止不顧實際能力和業績的人情交易。
三、黨管人才在人才使用上必須建立三種機制
一是要建立競爭激勵機制。伯樂相馬似的慧眼識才、選才固然重要,但是作為人才管理制度,賽馬則更為科學有效。黨和政府的職責就是要建好“賽馬場”,制定好“賽馬規則”和“評價體系”,打造公開、公平、機會均等的用人環境,讓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二是要建立市場配置機制。人才資源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和生產要素,只能按市場機制來配置,消除人才資源按市場需求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實現人才主體與市場的直接對接。
三是要建立人盡其才的分類管理機制。人才種類繁多,個性差異很大,因此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要在宏觀政策指導下,給用人單位以充分的自主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突出管好黨政領導人才、企業管理人才和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以帶動整個人才隊伍建設與人才工作機制的發展創新。
推薦內容
分享到

集團總部電話: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