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三個務必” 創造新的偉業
發布時間:
2023-01-16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發出重要號召:“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中國共產黨已走過百年奮斗歷程,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三個務必”是黨踏上新的趕考之路的思想動員,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時代內涵,是黨創造新的偉業的重要遵循。
“三個務必”是在新時代新征程關鍵時刻提出的重大要求
新中國成立前夕,在黨即將贏得革命勝利、奪取全國政權的重大轉折關頭,深諳歷史之道與歷史之變的毛澤東同志,清醒地看到黨將要經受的新的考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提出了“兩個務必”的重大要求,由此開始了“進京趕考”的艱辛路程。73年后,黨帶領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深入回答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黨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在這樣的歷史關頭,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同志牢記“三個務必”,具有重大意義。
完成好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必須牢記“三個務必”。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即“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立了黨的中心任務,也就對全黨提出了相應的政治要求、思想要求、作風要求,“三個務必”是與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相適應、服務于這一中心任務的總要求。完成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必須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全黨只有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強大的感召力和動員力。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是要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峰,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輕易實現的。對于全黨來說,我們不能滿足于已有成就,必須保持頭腦清醒,繼續加倍努力。新中國成立后,“兩個務必”保證了全黨在奪取全國勝利、掌握政權后,繼續保持了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繼續保持了艱苦奮斗的作風,使我們黨經受住了勝利和執政的考驗。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三個務必”必將促使全黨在新的征程上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保持頑強的斗爭意志,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把握新的戰略機遇、應對新的風險挑戰必須牢記“三個務必”。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全面分析了邁上新征程所面臨的戰略形勢,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從國際大局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紀疫情影響深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從國內大局看,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性問題,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三個務必”來自于清醒判斷形勢的憂患意識。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底線思維,新征程上決不能自滿自足、放松懈怠;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在風雨來臨時擊不垮、壓不倒。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新時代新征程,黨要保持戰略定力、掌握歷史主動,就要按照“三個務必”的重要要求,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實干興邦,激發高昂斗志,不斷攻克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必須牢記“三個務必”。我們黨走過了百年歷程,擁有9600多萬名黨員,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連續執政70多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同時也面臨著大黨獨有難題。要建設好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就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三個務必”體現了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是全面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大黨獨有難題的表現之一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能否永葆政治本色。新的歷史條件下,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將長期存在。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大黨獨有難題的表現之二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能否永葆奮斗精神。一些黨員、干部缺乏擔當精神,斗爭本領不強,實干精神不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仍較突出。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才能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大黨獨有難題的表現之三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能否永葆革命斗志。一些黨員、干部斗志不足,面對重大矛盾、嚴峻挑戰,不敢斗爭、不愿斗爭、不會斗爭。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攻克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
“三個務必”飽含著黨的歷史經驗和新的時代內涵
“三個務必”是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寶貴結晶,突出反映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具有深刻思想內涵。
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貫通于黨的全部奮斗歷程。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黨的初心使命。這個初心使命,凝結在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之中,貫穿于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中。百余年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英勇奮斗、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矢志不渝,踐行初心使命,不斷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向新的歷史高度。新時代十年是大力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揚黨的偉大精神的重要時期。十年前,當時黨內和社會上不少人對黨和國家前途憂心忡忡。面對影響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的初心使命作出精辟概括,明確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要求,在全黨高揚崇高理想的旗幟,強化履行使命的擔當,讓理想之光照亮前行道路,讓莊重責任激發強大動力,使全黨政治生態、思想面貌、作風形象為之一新。
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體現在黨面臨的各種形勢和環境中。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兩個務必”的核心內容。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時,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28年浴血奮戰,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終于迎來了即將勝利的歷史時刻。毛澤東同志沒有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中,而是依據歷史經驗和黨面臨的實際狀況,敏銳地意識到因勝利可能滋生的不良思想和情緒,深刻指出“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這些情緒如果不加以克服和制止,革命和戰爭的勝利者就有可能在“不拿槍的敵人”面前打敗仗。“兩個務必”語重心長、發人深省,是對全黨的諄諄囑咐。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贏得了重大歷史性勝利。在這樣的成就和勝利面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要求,既是對“兩個務必”的堅守和傳承,更是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面臨問題、所存在不足的清醒認識,是對全黨在新的趕考路上切忌盲目自滿、不能松勁懈怠,鼓足干勁再出發再奮進的重要要求。
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鍛造了黨不斷奪取新的勝利的重要法寶。百余年來,我們黨在敵強我弱的力量對比中戰勝了強大的敵人,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下捍衛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存在著影響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環境越是艱難、形勢越是嚴峻、條件越是不利,越是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越是要依靠頑強斗爭轉變局面、化危為機、戰勝困難、奪取勝利。斗爭促進矛盾轉化、激發強大能力、贏得歷史主動。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的重大原則,指出要“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掌握斗爭的藝術,把握斗爭的界限,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踐行“三個務必”,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
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延安,重溫革命戰爭時期黨中央在延安的崢嶸歲月,宣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的堅定信念。黨的七大在黨的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黨后來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開辟了正確道路。黨的二十大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在黨的歷史上同樣具有里程碑意義。“三個務必”是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內容,為全黨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提供了正確指導。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是黨的二十大主題的鮮明特色和重要內容。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要求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和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意志品質。“三個務必”是對偉大建黨精神的進一步闡述,踐行“三個務必”是新時代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強調“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弘揚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后專門闡述延安精神,與牢記“三個務必”的重要要求是一致的。延安時期,黨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并寫入黨章,要求黨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奮斗,最根本的是要站穩人民立場,踐行黨的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自覺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創造新的偉業的時代,必然也是增進人民福祉的時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埋頭苦干、實干興邦。黨的二十大制定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戰略謀劃。任何正確的大政方針、完整的戰略謀劃,都要通過黨和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在拼搏奮斗中變為現實。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個需要勵精圖治、扎實奮斗、接續努力才能實現的宏偉目標。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搞好這五年的發展對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至關重要。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是一場場硬仗。實現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亦需要鍥而不舍、奮力攀登。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上繼續奮斗,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更是一個大的歷史跨越,需要全黨和全體人民團結奮斗。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同樣要靠更堅韌的意志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
攻克新的難關險阻,創造新的人間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黨和人民遭遇的風險挑戰風高浪急,有時甚至是驚濤駭浪,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其復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風雨無阻向前行,義無反顧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一仗接著一仗打,信心百倍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新征程上,要以頑強的斗爭精神和高超的斗爭本領,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斗爭開辟未來。
來源:《黨建》雜志
上一個:
下一個:
推薦內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