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
PARTY BUILDING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發布時間:
2020-04-20
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保持歷史耐心,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這一指示要求為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功成不必在我”與“功成必定有我”,雖然都有“功成”,但“在我”與“有我”卻有很大區別。前者指的是“屬于我”,后者說的是“需要我”。胡適曾經說過:“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意思是,功績事業的完成沒必要在我一個人身上,但為功績事業的完成所付出的努力一定不會白白浪費。建功立業絕非易事,依靠的是集體,需要的是時間,每個人每時每刻的付出都是在為干成事業添磚加瓦。只有聚眾、積久之“功力”,方有一事之“功成”。所以,“功成”不是屬于哪一個人的,但是卻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付出。
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林俊德致力核爆炸研究,扎根大漠52年默默奉獻;黃旭華搞核潛艇研究,隱居荒島30年,他說,祖國的需要,使我選擇了這“不可告人”的人生。如果不具備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博大的情懷,他們怎能“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我們黨之所以能建立豐功偉業,是因為有無數共產黨人不為一己之名、一己之利、一己之榮的付出和犧牲。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黨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仍然需要廣大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甘當無名英雄。“功成”雖然不必在我手中、在我任期、在我有生之年實現,其中卻有我的執著、有我的奮斗、有我的心血汗水——每一名共產黨員都應有這樣的境界和擔當。
周恩來同志曾經說過:“立志者,當計其大舍其細,則所成之事業,當不至限于一隅,私于個人矣。”如果說“功成不必在我”屬于“怎么看”的層面,那么“功成必定有我”就是“怎么干”的問題。為求事業“功成”,不計個人“功名”,對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領導干部而言,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常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還有句古話叫“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單位、崗位是相對不變的,領導干部卻是流動的,在通常幾年的任期內想要取得成績、獲得政績,可以理解、無可厚非;但在短時間看不到明顯政績的情況下,能否正確作為、積極作為?關鍵看能否防止兩種傾向:一是防止為了自己“流”得快、“動”得好,而出現急功近利、出名掛號的亂作為;二是防止為了自己“流”得穩、“動”得順,而出現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不作為。對事業發展貽害無窮的亂作為、不作為,都是領導干部應該堅決摒棄的。
《尚書》有言:“政貴有恒。”干事創業就像接力賽跑一樣,除了要自己跑好外,關鍵還得接好棒、傳好棒。現實中,有的同志盡管有履職盡責的熱心、干事創業的決心、攻堅克難的信心,但卻不懂得什么叫一張藍圖繪到底和一任接著一任干。比如,有的只顧“燒自己的火,熱自己的鍋”,無論什么好傳統好做法,都棄之一旁、從頭再來,另起爐灶、另搞一套;有的只想“自己栽樹,自己乘涼”,對開花早、結果快的事高度重視,對周期長、見效慢的事過于忽視。這樣一來,反倒使自己履職走了彎路,讓事業發展斷了鏈條。相反,只有在前任基礎上做好銜接性、繼承性、持續性的工作,為后任做好鋪墊性、基礎性、長遠性的工作,才能不斷拾級而上,既有利于自己有所作為,也有助于事業取得成功。
“功成”在誰不重要,“功成有我”方可貴。中國“天眼”工程建設負責人南仁東,在工程落成啟用一周年的前10天離世,雖然慶祝竣工那一刻沒有他的身影,但誰能否認和忘記他的功績呢?正所謂“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一名領導干部離開崗位之后留下什么,群眾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就像有的文章寫的那樣,“說到河南蘭考‘除三害’,人們就會想到焦裕祿;提及福建東山治風沙,人們就會懷念谷文昌;看到山東壽光的蔬菜,人們自然憶起王伯祥……”這足以說明,歷史沉淀之后的評價,才是最好的評價。
推薦內容
分享到

集團總部電話: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