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關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重要論述”研究述評
發布時間:
2022-06-06
吳家慶 唐林峰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用“十個明確”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作了進一步概括。其中,“第四個明確”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下簡稱“兩個布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謀劃。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界圍繞這一主題開展深入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
2012年11月15日,剛剛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采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親切見面。
研究重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界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重要論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歷史演進、哲學基礎、科學內涵、重要意義、相互關系、實踐要求等幾個方面。
1.關于“兩個布局”歷史演進的研究。“兩個布局”的提出是一個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理論界對此進行了研究梳理,為開展相關研究奠定基礎。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黨在領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發展完善的。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提出“三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將“三位一體”拓展為“四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黨的十七大明確“四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基于此,理論界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歷史演進的“三階段論”“四階段論”等觀點。“三階段論”以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黨的十八大為節點進行了劃分;“四階段論”認為應將改革開放以來黨一直強調的“兩個文明建設”置于“三階段”之前。
理論界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過程進行了梳理。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開班式上以“戰略布局”定位“四個全面”,進一步完善了“四個全面”的理論形態。黨的十九大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寫入《黨章》。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新表述,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關于“兩個布局”哲學基礎的研究。理論界普遍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兩個布局”的哲學依據,“兩個布局”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重大理論成果。
一是強調“兩個布局”充分體現了唯物論的哲學原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群眾觀等。有學者指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唯物史觀社會有機體理論在中國現階段的具體體現,其發展脈絡蘊含著實踐觀。還有學者談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社會基本矛盾原理,深化了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問題的認識,堅持人民創造歷史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認識等。二是強調“兩個布局”以唯物辯證法為基本遵循,充分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原理。研究認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各方面內容相互聯系、相輔相成,體現了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唯物辯證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應用,是全局性與重點性的統一、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同時,理論界還指出“兩個布局”的形成過程充分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充分體現了事物發展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三是強調“兩個布局”充分體現了系統論的哲學原理,是用系統思想、系統原理和系統方法去審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系統思維的典型特征,是對系統哲學的創新運用。
3.關于“兩個布局”科學內涵的研究。深入把握“兩個布局”這一重大理論創新的科學內涵,對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理論界從不同角度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科學內涵研究方面。理論界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個具體角度著眼,分別研究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科學內涵,進一步明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目標要求,提出經濟建設就是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治建設就是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文化建設就是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建設就是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同時,理論界還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視為一個整體系統,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治國理政等層面就其內涵進行解讀。有研究指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理論上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認識,在實踐上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路徑的頂層設計。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科學內涵研究方面。理論界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具體要求和發展目標著眼,對其內涵分別展開研究。有文章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涵養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建設成果要惠及全體人民;全面深化改革要實現全方位、全覆蓋,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全面依法治國目標體系要全面、工作布局要全面、過程要全面、改革要全面;全面從嚴治黨要貫穿管黨治黨全方位全過程。同時,理論界高度認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的重要論述,將其作為具有內在理論和實踐邏輯關系的統一體,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角度,深化解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科學內涵,深入研究“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間的關系,指出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戰略目標,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三大戰略舉措為重要保障。
4.關于“兩個布局”重要意義的研究。理論界深刻認識“兩個布局”的重大意義,從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多個維度進行了研究。
一是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方面,理論界普遍認為“兩個布局”是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典范,充分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命力,創造性地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與價值觀。二是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面,理論界認為“兩個布局”進一步深化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指南。有學者表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長期探索形成的經驗結晶,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指南;“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拓了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徑,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保障。三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方面,理論界強調“兩個布局”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理論與現實意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路徑。正如有學者指出,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是統合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各項要求的頂層戰略設計。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5.關于“兩個布局”相互關系的研究。圍繞“兩個布局”之間的內在聯系,理論界分別從同異角度和辯證關系角度展開研究。
就“兩個布局”的同異而言,研究認為兩者都以實現民族復興為目標愿景,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為現實依據,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同時,理論界認為兩者的差異主要表現為“兩個布局”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不同的內涵、功能和生成路徑。例如,“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重點在“一體”,“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核心是“全面”;“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著眼于現代化建設各個領域的橫向規劃,是現代化建設需重點著力的方面,側重于“解決做什么的問題”,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黨和國家從戰略高度作出的總體判斷和籌劃,更側重于現代化建設任務的縱向展開,旨在有針對性地“解決怎么做的問題”。
就“兩個布局”的辯證關系而言,理論界一致認為兩者相輔相成、密切聯系,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互聯系、環環相扣、相互貫通。“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涵蓋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容,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具體體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總體布局背景下的戰略布局,貫穿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全過程,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供依托和支撐。
6.關于“兩個布局”實踐要求的研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關鍵在于落實。圍繞實踐要求,理論界進行了充分研究。
關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實踐要求,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強調要把握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基本要求。有研究指出,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要抓住經濟發展這一根本、堅持以民主政治為保障、發揮文化引領作用、發揮社會合力功能、以創建良好生態環境為基礎。二是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具體路徑作出闡述,提出要以“一體”為重點、以正確理論為指導、以完善制度體系為保障、全面堅持黨的領導、提升黨員干部執政本領等。三是強調要抓住各個方面的核心內容深化改革,處理好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實踐要求,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探討了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原則。有研究從哲學高度提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十個必須”。還有研究提出了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五個基本原則,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堅持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相銜接,堅持改革與法治相協調。二是對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基本路徑進行探討,提出應堅持以滿足人民根本利益為標準、以協調推進為總體要求、堅持科學思維方式等。三是指出要處理好重大關系,提出要把握好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契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配套、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等關系,并強調要處理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等方面的關系。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研究特點
理論界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重要論述”的相關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研究內容集中于“兩個布局”基礎理論問題。現有研究成果充分體現了研究內容豐富、主題廣泛的特點。研究內容涉及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歷史演進、科學內涵、重要意義、哲學意蘊、實踐要求、相互關系等多個方面,是對基礎理論問題的扎實研究。
2.研究重心聚焦“兩個布局”的形成及意義。“兩個布局”的形成及其意義是理論界探討的重點問題,是深化“兩個布局”研究無法繞開的基本問題之一,理論界對此給予較高重視。圍繞“兩個布局”的形成,理論界主要探討了“兩個布局”的形成背景、形成過程、形成依據等。其中,形成過程是研究的重點。圍繞“兩個布局”的意義,理論界主要從馬克思主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等角度切入。同時,也有部分研究從其現實意義、理論意義、世界意義等維度展開。
3.研究視角呈現多維度跨學科趨勢。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研究中,既有從管理學視角深入研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評價指標體系,也有從哲學視角深入挖掘“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哲學依據,還有從比較視野出發探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異同及其辯證關系等。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研究則同樣涉及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不同的理論研究視角。
4.對“兩個布局”的定位及其關系的研究不夠。“兩個布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究竟具有怎樣的地位?兩者之間存在哪些共同點?又存在哪些差異?兩者之間的關系究竟是什么?厘清這些問題,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現有研究中,只有少數學者提出這些問題,開展了相關研究。
5.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表述的關注不夠。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第一個“全面”作出新表述,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論述。這一新發展新內涵意義重大,指明了今后一個時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現有研究中,尚缺乏圍繞這一新表述展開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新表述,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研究展望
面對新的實踐、新的形勢,理論界要堅持不懈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進一步推動“兩個布局”的學理化研究。
1.進一步深化“兩個布局”內在關系的研究。關于“兩個布局”的內在關系一直是理論界研究的重點內容,現有研究也呈現不同觀點,但仍未形成較為權威、統一的觀點。盡管“兩個布局”常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并列語式同時出現,但這并不意味著其關系就是簡單的并列關系。新的歷史條件下,理論界要進一步深化“兩個布局”的同異及其關系研究,以進一步明確兩者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功能定位、相互聯系,從而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
2.進一步深化“兩個布局”貫徹落實的相關研究。“兩個布局”不僅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兩個布局”的貫徹落實問題應是開展“兩個布局”研究的最終歸宿和重中之重,否則“兩個布局”的研究就是不完整的,是無法發揮其現實價值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理論界在繼續加強“兩個布局”相關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也要結合新的歷史條件,不斷深化對貫徹落實“兩個布局”的研究。要用科學的理論、方法,不斷加大對貫徹落實“兩個布局”的目標和任務、難點和問題、對策和方法等問題的研究力度。
3.進一步深化“兩個布局”相關話語體系建構的研究。當前,理論界多從國內視角展開研究,關于“兩個布局”的國際化視野比較研究較為缺乏和滯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兩個布局”的國際影響力。新的歷史條件下,要著力構建“兩個布局”相關理論體系,打造“兩個布局”的話語體系,不斷提升“兩個布局”的國內認同度與國際影響力。
4.進一步深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論述的內涵與影響研究。“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論述是黨的理論創新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蘊含著豐富、嚴密的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歷史邏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從學理層面對其展開進一步研究,以解釋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內涵的發展變化、內在邏輯的發展變化以及其深遠影響等理論問題很有必要。
5.進一步深化“兩個布局”理論的發展創新研究。“兩個布局”是不斷完善、開放的理論系統。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發展,“兩個布局”的內涵將會發生怎樣的演進發展和豐富拓展?其演進發展和豐富拓展將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產生哪些影響?“兩個布局”每個要素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諸如此類涉及理論發展創新的研究主題需要理論界作出前瞻性研究。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上一個:
下一個:
推薦內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