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
PARTY BUILDING
將組織工作同發展新質生產力緊密結合
發布時間:
2024-04-09
服務黨的中心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是組織工作的基本職責。新征程新起點,組織部門要強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核心理念,深刻理解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和戰略價值,全面跟進思想教育、干部選配、人才支撐和組織保障,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與中心工作和社會發展的有機融合。
強化干部教育培訓,提升綜合能力素養。黨員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主力軍,鍛造過硬干部隊伍是贏得未來的支撐和保證。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對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的素質能力、工作作風、精神狀態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須聚焦事業發展,精心做好干部教育培訓這一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要將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納入教學計劃,同政治能力、專業能力、改革創新能力建設結合起來,嵌入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經濟發展、民生服務等教學活動之中。要更新教師知識體系、完善教材內容,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納入黨校教學課程之中,綜合運用情景教學、案例教學、研討教學等多種方式,幫助黨員干部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本質特征、基本內涵、核心要義,切實將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指引。
深化黨建聚鏈行動,布局未來產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質生產力依托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科技創新和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是必經之路。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各級組織部門要將“黨建鏈”嵌入“產業鏈”,充分發揮產業鏈黨委的統籌引領作用,構建“一鏈一長、一鏈一圖、一鏈一策、一鏈一顧問”體系,推動鏈上人才、科研、設施等資源共用共享。要賦能創新載體創建,通過政府的信用力、影響力,對接高校、科研院所等,靈活運用飛地引進、顧問指導、技術入股等方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不斷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打造人才創新高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歸根結底要靠創新人才。組織部門作為黨管人才的綜合職能部門,要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拓寬思路、創新方法,提供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儲備更多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要打造聚才“磁場”,堅持以產聚才,以才興業,通過“家底摸排”,精繪“人才需求地圖”,立足實際發布產業項目需求榜,提供優質的工作、生活保障措施,讓懷才者在“一目了然”中找到施展才華的崗位,實現人才與地區發展的雙向奔赴。要下琢玉成器之功,悉心“育才”,實行“量身式”組班、“菜單式”教學、“訂單式”培養,將學習成果和實踐鍛煉深度結合,推動各領域人才素質不斷提升、規模不斷壯大。要加強政產學研合作,搭建科技園、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平臺,構建以創新價值、科研能力、成果貢獻為核心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形成創先爭優、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推進科技攻關、成果轉化。
來源:黨建網
上一個:
下一個:
推薦內容
分享到

集團總部電話: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