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
PARTY BUILDING
民營經濟要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
發布時間:
2024-04-09
從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提出,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再到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作出系統闡述,習近平總書記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刻揭示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對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新征程上民營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民營經濟如何向“新”發力、向“質”而行,在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大有作為,成為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面臨的新的挑戰。
新質生產力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帶來新功能
改革開放45年來,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變大、由弱轉強,在穩定增長、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和促進創新等方面發揮了居功至偉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國內外發展環境的變化、具體經濟治理中存在的制度性缺失,以及民營經濟自身發展中的短板,民營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為民營經濟破解難題、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其中,“新”體現在新技術、新業態、新要素和新配置等方面,而“質”則是指通過顛覆性技術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賦能為生產力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從而使生產力具有更高的生產潛質和潛能。
民營經濟并非都是傳統產業,傳統產業也不代表落后生產力,反而可能成為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基礎,不少傳統產業經過技術改造和創新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承載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擁有復雜的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產業耦合性高,在發展過程中持續衍生出新的生產環節和產業部門,打破了原有傳統產業之間的界限,能夠促進先進產業集群、融合創新發展平臺的形成。同時新產業綠色低碳、可持續能力強,而且處于產業周期的萌芽和成長期,能夠為民營經濟發展和生產力躍升提供強勁動力。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還能夠推動商品服務質量的改進,并創造新的需求,不斷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提高民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萍紕撔率前l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民企已貢獻了全社會70%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80%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xin技術企業??梢?,民營企業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前沿技術研發、新質物種培育、未來產業生成、場景業態創新、數實深度融合、數字平臺賦能、高端要素匯聚、創新生態培育等領域,作為最具市場活力的民營企業可以大有作為。
充分認識民營經濟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重要作用
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之一也是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在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民營企業是突破重大科學技術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能夠敏銳感知市場的環境變化,企業家是無中生有的價值創造者,他們知道機會在哪里知道怎么去創造機會,政府對市場的認知(或行為判斷)永遠不可能比市場更聰明,華為等民營企業的實踐證明,民營企業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有大作用。同時,民營企業可以通過“走出去”吸納發達國家創新人才、拓展海外市場,形成科技創新與市場開拓的“正向循環”,起到反哺國內科技創新的作用。
其次,民營企業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從方法和路徑上看,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最主要的是要加強產業鏈上下之間的戰略合作與利益協調,構建自主可控、運轉穩定的生產供應體系,這不僅需要強化市場調節機制,發揮好民營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功能,還要增強民營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的配套能力,促進大中小企業、國企民企鏈式協同融合發展,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增強科技產業鏈韌性。
最后,民營企業是匯聚人才等創新要素的蓄水池。民營企業具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特點,是吸引人才、儲備人才、培養人才的重要載體,可以通過促進產教融合和產學研用的深度結合,為新經濟新技術發展注入創新要素的“源頭活水”。企業家是企業創新的發起者、領導者、組織者和推動者,會千方百計帶領企業克服困難、創新發展。改革開放初期,民營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家,以“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闖出一片天地。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民營企業會注入新質生產力人才動能,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發揮積極作用。
著力發揮民營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作用
當前我國新質生產力賽道上還存在著高新技術賦能制造業不充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引領未來的原始創新較弱、科技變現能力不強等問題。民營企業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要瞄準關鍵發力點,為民營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生成式人工智能、6G、量子計算等一系列熱點領域都是民營企業進行“換道超車”的發力點,要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重大原創性、重大創新性成果和顛覆性、關鍵性核心技術重塑高質量、高水平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新型基礎設施和連接、算力等數字基礎工業設施建設,推動數據、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等創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和優化配置,推動傳統基礎工業設施數字化改造,以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要營造適宜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創新生態,為民營企業提供創新要素和資源支撐。發揮好政策的引導和杠桿作用、資金鏈的保障和促進作用,在更大范圍、更高能級和更深程度上釋放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形成有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創新環境。要打破阻礙創新的思想思維、服務理念和規則流程的束縛,打破既有的科研利益格局,讓更多的科研資源和創新要素進入企業。有針對性提供人才、設備、原材料等專項服務,統籌專項資金支持民營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和技術儲備程度。加強共性高端科研儀器設備或實驗室、檢測中心等平臺建設,為民企或其他機構提供社會化有償服務,以調動企業研發積極性。
要不斷強化法治保障,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保駕護航。民營企業迫切期待能把對民企國企平等對待的要求從制度和法律上落實下來,能把中央的一系列政策由法律加以規范化和定型化以保證權威性和穩定性。當前民營企業信心不足不是政策本身造成的,也主要不是市場化因素所致,而是非市場化風險如政策變動、行政監管、司法訴訟、輿論事件、理論談區等因素所造成的,要真正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企業家精神,必須充分認識到民營企業不僅是市場風險的最終承擔者,還是非市場風險的受害者,特別是法治缺失的困境嚴重抑制了民營企業在創新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對民營經濟進行立法保護,不僅是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需要,也是發揮民營經濟新質生產力的客觀要求。
來源:非公有制企業黨建
上一個:
下一個:
推薦內容
分享到

集團總部電話:

手機網站

微信公眾號